SYM 三陽於 2023 年的米蘭車展上,首次公開 PE3 增程式電動車,透過內燃機也就是引擎的轉速,將引擎轉變為發電機,替車上的電池組充電,接著再提供電力至馬達,由馬達提供動力至後輪輸出,如此一來不僅能做到純電騎乘,同時也能降低電動車常發生的里程焦慮問題,而三陽在今日於台中,正式發表 PE3 的完整技術簡報,讓大家更了解 EREV 增程式電動車的技術內容,同時也帶來工程版的 PE3 車型,供現場媒體進行試駕體驗,三公升汽油加上充飽電的電池,可以讓 PE3 概念車型在原廠道路測試時,測出高達 325km 的騎乘里程,三陽更強調這是大眾接受電動車前的過渡車種,最快預計將在 2027 量產,有興趣的消費者,可以先透過本次的工程技術簡報,搶先了解 SYM EREV 的完整概念。

SYM 三陽 EREV 增程式電動車概念說明重點:
- PE3 油電增程車為概念車型,體驗車輛為工程測試車,離市售還有一段時間
- 動力輸出為 4kW 無刷馬達,4.9ps 綠牌等級,扭力 18Nm,最高時速 75km/h
- 增程引擎為 Woo 115 使用的內燃機驅動發電機,發電機輸出 3.5kW @ 4,500rpm
- 增程引擎每公升汽油可轉換 89km 續航力,PE3 有三公升油箱,續航力 267km
- 內建一顆中油 1.5kWh 軟碳鋰電池,48V 架構,純電最多可提供 58km 續航能力
- 純電架構下 100% 電力 > 40% 電力可行駛 35km,40% > 0% 可行駛 23km 里程
- 支援 Plug-In 充電,使用 CNS16127 : 2020 小型 TES 充電頭,未來可在中油充電
本次的媒體記者會活動,由三陽機車董事長吳清源親自與大家介紹近況,並由三陽機車國內行銷部陳旭斌協理一起上台,與揭幕的 PE3 概念工程車合照,另外則是由三陽的技術開發團隊,進行接下來的簡報內容說明。
首先 SYM 這次推出的車型 EREV 指的是 Extended Range Electric Vehicle,也就是增程型電動車輛,透過車輛搭載內燃機引擎,並讓內燃機引擎作為發電機,這樣只要有汽油,就能讓續航里程持續增加,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電動車常見的里程焦慮,同時也能降低換電站的依賴,三陽更表示目前換電站的這種方式,一年就要燒掉一億,幾乎不可能回本之外,也是一種資源浪費,所以三陽才會想要推廣 EREV 這種車型;三陽這次 PE3 的概念車型設計上是以綠牌級距為主,採用 Woo115 的內燃機引擎,搭配中油的電池系統,車輛前進的推力完全來自於電池與馬達,引擎不參與動力輸出的環節,僅提供電力給電池充電與馬達放電使用,既然提到中油,PE3 的增程方式不僅有內燃機,同時還有插電式充電,未來中油也會佈設相關充電站,讓 PE3 等車型能做快充使用,里程方面,PE3 透過電池 可行駛 58km + 油箱容量三公升,每公升可發電行駛 89km 的燃油發電總合後,車輛車上的能源完全用完可行駛達 325km 的總里程,非常驚人。

至於細節上來說,就如同前面提到,三陽是以 Woo115 + E-Woo 的開發經驗整合打造 PE3,目標是要打造出一輛有電動車的安靜騎乘體驗,以及燃油車便利性的車款,PE3 整體配置上其實看起來也的確像是燃油車與電動車的結合,既有電動車的科技感外型,又有燃油車的排氣管與車體幾何等。
PE3 是三陽旗下首輛使用 48V Z.R.S.G. 系統的車型,來自中油的 48V 軟碳鋰電池放置在腳踏下方,油箱則是在坐墊下車箱後方,這樣就騰出車箱空間,可放入安全帽,圖片中推動 MG1 發電機的燃油引擎是源自 Woo115 的引擎組,MG1 是由士林電機開發的 3.5kW 發電機組,MG2 則是用於動力輸出的 4kW 無刷馬達,由信通交通器材製造,這些調配都是由三陽獨家開發的 VCU 進行控制;另外若有注意到的話,會發現到原本 2023 年展出的 PE3 使用的是輪轂馬達,現在 2025 版本改成使用後置馬達,尺寸一併縮小,控制引擎轉速的電子節流閥也從原本的步進馬達改為伺服馬達,可以更精準控制引擎轉速,降低怠速等,就連 MG1 發電機尺寸都一併縮小。

巧妙的是為了節省空間,MG2 動力輸出馬達以及控制器等,都藏在原有速可達的傳動箱體內,很多人可能納悶,為什麼還要使用這種傳動箱結構?一來是因為其實 PE3 還是有內燃機,所以引擎本身就有殼體的存在,再來就是利用傳動箱,可將電路控制器等放在前端,MG2 馬達放在後端,整合後減少零組件的擺放距離,並且維持車體的操控強度。
動力切換方面,透過電子節流閥將引擎的轉速調整至最佳發電區間,而且會自動進行引擎的發動與熄火,來讓電池的電壓狀態穩定住,就如同前面所說,PE3 使用的就是中油的交換式電池組,但 PE3 將其固定於車輛腳踏下方,不可交換設計,之所以要使用中油的電池組,是因為中油的軟碳鋰電池結構擁有更快速的充電效率,對應 EREV 這種車型來說,正需要這個特性,才能讓車輛電力保持充放狀態,1.5kWh 的容量,輸出電壓為 48V,算是通用性很高的設定,另外動力補充還能夠過 CNS16127 : 2020 的小型 TES 充電埠連接,也就是說以後去加油站加完油,還可以去使用中油的快速充電站,讓車輛達到真正的雙能源 100%,續航力超過 300km。
PE3 目前雖為概念工程車,儀錶板也已經開發出基本的邏輯顯示,採用 TFT 顯示時速以及電量輸出功率等,中央則是有 EREV 狀態指示燈,如果在純電行駛會看到以電池為主,將動力輸出至馬達,或者滑行時由馬達回充電力至電池,增程模式則是會看到內燃機引擎圖示亮起,並搭配剛剛的加速電量輸出或者滑行電量回充,至於救援模式,則是在車輛電池低於 40% 時會啟用,內燃機自動發動替電池充電,從這邊也能看到 PE3 的內燃機是不參與動力直接輸出,動力不管如何都是由電池輸出至馬達來帶動後輪,只是電的來源可以是快速充電充飽的電池本身,或者是由內燃機發電替電池充電,再由電池輸出。
|SYM PE3 增程油電混合 EREV 概念工程車實車鑑賞
這邊要先跟大家說,今天拍攝的 PE3 其實還是概念工程車,並非最終量產樣式,所以很多地方可能跟最終量產時會有差異,並且量產版本預計 2027 年才有機會與大家見面,大家可以先透過這次的 PE3 看看 EREV 車型的速可達設計會長怎樣,再車頭設計採用大膽的科技外型,中央配備 LED 遠近燈組,兩側則是 LED 方向燈組,儀錶板固定於前斜板上。
騎乘視角可以看到一樣具有科技感的把手樣式,中央儀錶板是五吋的 TFT 全彩液晶,顯示則是有時速、電量輸出、電量數值與燃油/電池可行駛里程預估,把手開關跟 E-Woo 相似,都是簡單的開關組,沒有複雜的切換開關。
內裝空間看起來目前暫無至物杯架,但有看到 RFID 感應區域,可能採用感應卡片啟用車輛,下方腳踏踩踏區為平踏設計,無斜踏區域,內部是中油的軟碳鋰電池組,雖然看起來腳踏的厚度因為有電池導致非常厚,可是其實騎乘時並不會被這個腳踏高度影響到,舒適性還是有的;腳踏後方坐墊下方有一組飾蓋,打開後可以看到 CNS16127 : 2020 的小型 TES 充電埠,可用於在充電站內替 PE3 內的電池充電使用。
車身線條一樣是帶有科技感的風格,後端直接寫明 EREV 的標誌,坐墊高度粗估約在 780mm 上下,坐墊下方可放入一頂 3/4 安全帽之外,後方還有三公升的油箱,用於推動 MG1 發電機的內燃機引擎使用,坐墊尾端還可以看到 PE3 的字樣。
車尾燈為長條方形的 LED 尾燈組,給予一種科技新世代的感受,後扶手也擔當讓車尾線條以方正感延伸的關鍵,牌照架與方向燈大家就熟悉了,應該是來自 New DRGBT 的下置式牌照架,搭配 LED 方向燈組,
目前 PE3 為概念工程驗證車,所以整體的車輛規格配備並非最終樣式,目前在這輛工程車上採用的前輪懸吊一樣是正立潛望式前叉,搭配 12 吋輪圈,制動系統則是使用碟煞,搭配單向雙活塞卡鉗,輪框則特別用飾蓋遮住,除了讓輪框看起來更美觀更有科技感外,同時也能降低一點風阻,達到節能效果。
PE3 的動力核心 MG2,來自信通交通器材的 4kW 後置馬達組,藏在左側的傳動箱內,一併在傳動箱內的還有馬達控制器等元件,這顆馬達的輸出規格為 4.9ps,符合綠牌規範,最大扭力則是有 18Nm @ 0-1,800rpm,提供最高時速為 75km/h,另外右側則是能看到 Woo115 的引擎組用的強制氣冷風扇與汽缸等,搭配士林電機的 MG1 發電機組,發電機功率為 3.5kW @ 4,500rpm,每公升的汽油在增程模式下約能提供 2.6kWh 的電容量。
後輪制動系統目前暫定為鼓煞組,可提供車輛足夠的制動效果,因為是屬於 EREV 增程式電動車,所以在右側可以看到排氣管,在透過內燃機充電時,的確會產生廢氣,因此原廠目前設定是無法拔除鑰匙後持續發動引擎幫電池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