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底,Gogoro 睿能創意推出全新的 Gogoro 電動車款,以 SUV 架構為概念,主打跨界風格,全新車款的命名了當直接,Gogoro CrossOver / CrossOver S 就是全新車款的名稱,如同燃油車近年開始流行的多用功能,CrossOver S 車系有著相似的大量載物空間,並透過新的車台達到更好的載重能力,兩版本主要區分差異為動力規格,本次在睿能的邀請之下,我們來到新竹體驗 CrossOver S 這款擁有 7.6kW 水冷馬達的高規格版本電動二輪 SUV,不過在更多的接觸與騎乘感受之後,我們對 Gogoro CrossOver S 感到有些微可惜,在細說這些遺珠之憾前,先讓我們來看看 Gogoro CrossOver S 的騎乘表現吧!
以車型定義來說,Gogoro CrossOver S 搭載 7.6kW 的馬達組,在動力表現應該是讓人滿意的,而是事實上的確如此,如同大多數 Gogoro S Performance 的車型設定,動力輸出時的線性與推進感,依然會讓那些首次接觸電動車的騎士們印象深刻,而對於我們來說則是熟悉的動力感受,初始推進強勁,延伸性足夠,0-80km/h 的加速幾乎可以說大勝燃油車的整體動力表現,在 CrossOver S 上還是保持這些優點。
另外,因為 CrossOver S 搭載 FLO DRIVE 皮帶傳動系統,所以在加速時已經不同於大多數使用鏈條傳動的 Gogoro 車系,皮帶傳動系統有更好的舒適性與寧靜性,加速的過程更無聲無息,不過有趣的是因為沒有了鏈條的噪音,反倒放大馬達的高頻音的明顯度,在 40km/h 上下時,距離 CrossOver S 約兩個車身都還能聽見馬達的高頻音,對於電動車愛好者來說,這聲音可能是一種享受科技與未來的聲浪。
Gogoro CrossOver S 的車身設計較普通的 Gogoro 2/3 系列來得軸距更長且離地距更高,這是對應其 SUV 的概念風格,的確 SUV 車款有較高的離地距來面對較糟糕的路面狀態,些微提高雖然不能讓其真的能衝入越野路等非鋪裝路面,但對於突發的路面坑洞或者路面異物來說,提高一點離地距總是能帶來些好處的。
原以為軸距加長,車身的靈活性會大幅度變差,沒想到 CrossOver S 的整體靈活性還蠻優異的,一方面是因為 PBGN 車系有著低重心與重心集中於騎士臀下的優勢,再來就是類檔車的搖臂組更能減輕簧下重量,配合 CrossOver S 新開發的車台組,在彎道的靈活性與指向性其實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好,但是在這體驗過程中,會覺得前後輪有點不像是在同一個世界,可以說 Gogoro 把 CrossOver S 的前輪調整得有點太靈活,很像是前輪拉著後輪在跑,一旦指向進彎了就不好再修整。
另外就是坐墊的設計,CrossOver S 用了很新潮的分離式坐墊,先說說前座的部分,前座位了提供類似 SUV 那種豪華感,用了更厚的坐墊海綿,可是坐墊海綿後端加厚的設計,再加上坐墊皮面沒有防滑,靠後端乘坐會自動往前往下滑,好嘛那就固定在他滑下來的位置,卻又會發生脊椎頂著坐墊加厚泡棉的地方而不舒適,最終就是不斷在車輛上上下下調整坐墊乘坐位置,更糟糕的是 183cm 的騎士來騎乘時,只要一滑下來,膝蓋就會撞到內裝,如果有插著 USB 供電埠,甚至可能會用膝蓋把 USB 頭撞歪撞斷,所以如果身高較高的騎士,建議一定要騎乘感受看看再決定。
雖說前座的坐墊很值得改善,但後座的坐墊反倒非常優異,泡棉厚實且角度適中,乘坐於後座的乘客相信應該會有著很舒適的乘客體驗,配合 CrossOver S 前後的懸吊系統有些調整,整體乘客的舒適度是非常棒的,幾乎有坐在沙發上的感受。
最後是煞車部分,雖然是雙碟煞車款,可是 CrossOver S 的煞車僅配備前單活塞,基本上就不用太強求他有什麼煞車的強度,尤其是 CrossOver S 已經作為頂規車款,卻還沒有加上 ABS 而是僅配備 SBS 前後連動煞車系統,而且還是那套從 Gogoro 2 開始延續使用的煞車拉桿打架型設計,兩邊煞車拉桿同時使用時還是會互相影響手感,甚至是制動力量,這點認真覺得睿能應該看看燃油車廠們,為了安全與操控性,早已進入 CBS 2.0 或者 iCBS 等設計,這樣一比較就感覺曾經的科技大廠得到聲望後就不再進步,有點可惜。
|Gogoro CrossOverS 外觀、設計與功能介紹
也許是看到近年來摩托車露營與出遊的興起,Gogoro 推出 CrossOver S 的時間點非常巧合,不過這也正是有市場才會願意推出,不過推出後外觀設計究竟能不能打到喜愛 Gogoro 與跨界車款車友,就有待時間來考驗,但可以知道的是 CrossOver S 上有著非常多全新設計,以及很多人好奇標題為什麼會稱跟想像中的 SUV 有落差,這邊就會帶大家來進一步了解。
車輛外觀方面,CrossOver S 的外觀非常看人喜好,一來是因為 SUV 車系其實這幾年漸漸走向質感與奢華,像這種東一塊西一塊的拼接設計,尤其是車頭突兀的大燈,已經很少在新世代四輪 SUV 上看到類似的樣式,不過這些都是有原因的,簡單來說你可以理解為 CrossOver S 為了最大化機能性,而犧牲了 Gogoro 以往的高質感外觀風格。
身高比例圖部分,上圖中騎乘 CrossOver S 的男性騎士是 TK,身高為 173cm,體重 70kg,雖然 CrossOver S 的坐墊高度設定為 746mm,並不會太高,但是如同前面所提,坐墊的皮革與發泡海綿的相互影響之下,騎士很難在坐墊上找到正確且舒適的騎乘位置,尤其是身高較高或者體型較壯碩的騎士面對 CrossOver S 的坐墊更是如此,且因為 PBGN 的雙電池車身依然還是要讓電池採並列放置,所以 CrossOver S 的坐墊下還是很寬,但還好座墊高度低,173cm 雙腳還是能平踏地面。
本次試駕的車款在 Gogoro 原廠已經安裝選配配件,包含手機架以及鋁合金腳踏,所以在外觀上看起來會有一點不同,而 CrossOver S 的車頭設計雖然比起來更方正了些,可是車頭燈為了提供頭燈上方能安裝置物籃的機能,特別延長出來,第一眼看過去真的非常突兀,但如果是有安裝置物籃的 CrossOver 系列,頭燈就不會太奇怪,兩側方向燈與大燈都是 LED 方向燈組,看起來燈具與造型都是從現行車款上直接沿用。
騎士視角方面,CrossOver S 使用的儀錶板與 VIVA MIX Superfast 為相同的負顯背光彩色外環液晶儀錶板,右半邊為大面積時速資訊顯示,左邊則是電量,搭配儀錶板本身可用感應卡啟動車輛,也可選擇最新的 Apple 錢包設定完成後靠近儀錶板處來解鎖車輛,把手方面為裸把設計,左右把手都與 Delight 一樣用上抗菌把手,開關則是黑化處理每一顆按鍵,左邊開關有燈型切換/超車燈、方向燈與喇叭,前端配有倒車/定速啟用鍵,右邊把手則有警示燈/車箱開關、儀錶板切換/方格旗以及 SMART 鍵,另外電門把手為 RbW 全電子式,不再有鋼索拉至車箱下方。
內裝下方提供一組置物空間,可輕鬆放入 600ml 寶特瓶,目測約可放 1.5L 的中型寶特瓶,中央則有掛鉤組,當然可搭配現行 PBGN 的各種不同掛勾,右邊則是 USB TypeA 供電埠,可提供騎士邊騎邊替手機充電使用,但要注意的是因為其安裝角度的關係,膝蓋很容易去撞到線頭,最後腳踏空間方面,原廠在發表會上表達 28 吋的大行李箱可以塞入,只要注意厚度即可,不過 Gogoro 還是很不喜歡把腳踏設計得平整,依然有點外八,所以要靠原廠選配的金屬腳踏墊來讓腳踏空間恢復平整,這樣載箱裝物時才不會歪來歪去。
746mm 的超低坐墊是 CrossOver S 的標準座高,為了能夠提供不同使用模式的 X-SEAT 坐墊組採用前後分離設計,開啟車箱時前後座可一起掀起,打開後可以直接馬上接觸到 PBGN 電池組,但若是要使用車箱空間,則需要再另外開啟一個車箱蓋板,不僅稍嫌多此一舉,更重要的是在車頭朝路外停車的情況時,車箱蓋板很有可能從停車格後端凸出,影響其他通過的用路人,因此使用時需要特別注意周遭環境,車箱空間看似能放入一頂 3/4 安全帽,但很不幸僅限 Gogoro 原廠與部分小帽體款式,我們現場實測其他國產的 3/4 安全帽是無法放到車箱底,原因是車箱底恰巧就是輪拱,在左右車身包覆與中央為輪拱的情況下,限制了車箱安全帽的使用空間。
車身上可以看到 CrossOver S 的標誌,如果是標準版則是只有 CrossOver 而已,在下方可以看到圓形的孔位,這是全車 26 個鎖點的其中之一,用於鎖上周邊配件或者架子等使用,兩側都有這些設計,未來原廠也會推出更多的配件來對應,車身另一側則是可以看到 Apple 的尋找定位功能認證標誌,目前還未開放,未來則是會預計開放此功能,搭配蘋果手機就能直接顯示出車身所在位置,與 AirTag 原理相似。
剛剛提到的 X-SEAT 坐墊拆下樣式,拆下後就提供了更大的載物面積,不論是外送硬箱或者行李箱等都更容易載運,至於後座本身雖然支援類似轉軸轉為前座靠墊的方式,但因為後座坐墊較大,一旦轉上當靠墊,前座的空間更受到限制,且轉上來當靠墊後並不能固定,需要讓坐墊倚靠載物箱等才有支撐力,因此轉上來當靠墊並非推薦的使用方式。
車尾則是從原有的烤漆車殼瞬間變成硬質塑膠,搭配線型的 LED 尾燈與煞車燈,並整合兩側方向燈,車尾顯得特別簡潔。
至於在底盤配置方面,CrossOver S 使用的是 12 吋前後輪組,前輪框為五幅設計,看起來與 VIVA XL 應該是共用輪框組,懸吊則是 33mm 的正立潛望式前避震器,並且設有防塵套,可延長避震器的土封與油封壽命,前叉上還有 TCS 標誌,這是因為 CrossOver S 標配 TCS Std 模式,能透過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來避免後輪打滑,並可選配 TCS Pro 模式,以降低介入程度。
前輪制動系統為 220mm 的固定式碟盤,搭配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並配備 SBS 前後連動煞車系統,拉動後煞車拉桿時會自動連動前煞車拉桿,讓前後輪同步煞車。
後輪組採用類檔車搖臂支撐,減輕簧下重量,並配備 FLO DRIVE 皮帶傳動系統,透過 Gates 製造的碳纖維皮帶傳遞動力,除了更安靜之外,也免除保養上油需求,後輪組也是 12 吋輪組,與 VIVA XL 共用輪框。
7.6kW 的馬達組可輸出 10.33ps 最大馬力,以及 2.85kgf-m 的最大扭力,馬達代號為 G2.2,除了是水冷馬達組之外,裡面也用上斜齒齒輪組,更安靜且更能傳遞大動力不易崩齒。
後輪懸吊系統為雙槍避震器,原廠配備不可調避震器,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上座的安裝位置特殊,所以過往改裝品常見的上掛瓶避震器需要特別注意並不能通用,需要改為下掛瓶避震器,才能夠改裝上 CrossOver S。
CrossOver S 的後輪制動系統為 190mm 的固定式碟盤搭配單向單活塞幅動卡鉗,如果是 CrossOver 的話,後輪碟盤還小一號,僅有 180mm,這點是在規格上的些微差異,購車選車時可以注意看一下。
前輪配胎為 MAXXIS 瑪吉斯的 MA-EV 系列,規格為 100/90-12 59M,後輪配胎一樣是 MAXXIS 專為電動車推出的 MA-EV,但規格為 110/70-12 53M,胎紋可以參考右側,順便跟大家說一下輪胎無性別,沒有女生胎這種東西的存在喔。
至於為什麼 Rick 我會覺得 CrossOver S 與想像中的二輪 SUV 有落差,大致上有幾個因素,一來是 SUV 的載物空間大多都是不需犧牲載客空間即可辦到大容量,可是 CrossOver S 後面要發揮載物能力需要犧牲移除後坐墊,才能擁有大的載物面積,車箱空間更是侷促,再來就像是 SUV 車系通常男女都適合且一台全家就滿足,但 CrossOver S 並沒辦法如此,最後就是先天續航力的問題,SUV 近年來省油 + 油電混合,甚至是全電 SUV 都能在台灣趴趴走,可是 CrossOver S 使用 PBGN 架構的前提下,就限制了很多地方不能去,甚至像廣告中的那些沙灘、林道等都需要特別計畫,前往的路上可能還要很省電的騎乘,因此我會覺得 CrossOver S 要不是與 SUV 不相同,又或者就是 Gogoro 再度重新定義別人早已定義的車款,總之還是建議一定要騎出去長程體驗再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