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本田

超值大黃蜂抵台 SP版好料全上車 2025 HONDA CB1000 Hornet SP 賽道試駕

875Views

本田最著名的街跑車型 Hornet 車系在新世代的科技下,不斷以全新的樣貌與眾人見面,先以 CB750 Hornet 瞄準入門至中階的市場,再以 CB1000 Horent / SP 系列提供中高階車友們超值選擇,CB1000 Hornet / SP 車系更是繼 CB1000R+ 後,再度使用以 CBR1000RR 並列四缸引擎開發之公升級街跑車型,國外上市以雙版本發表後,台灣本田重機則是對應國內消費族群以及法規,直接引進最頂級的 CB1000 Hornet SP 版本,將 Öhlins TTX36 後避震器、Brembo Stylema 輻射對四卡鉗與進退快排系統等列為標準配備,同時提供三種動力模式可選,雖然台灣版本在動力有所影響,不過台灣本田重機還是信心滿滿的帶著大家前來麗寶賽車場進行賽道體驗,2025 CB1000 Hornet SP 也是國內日系唯一的四缸公升級街跑新車。

HONDA 的 Hornet 黃蜂車系,是 HONDA 在 1996 年起就開始使用的名稱,當時先以 250 車系的四缸車系 Hornet 250 首發,成為小排氣量的高性能車款,接著更於 1998 至 2001 推出老車友們的回憶 Hornet 600 以及 CB900 Hornet 車系,最後在 2011 年推出 CB600F Hornet 之後,Hornet 黃蜂車系就暫時離開車友圈,直到 2022 年 CB750 Hornet 再度以雙缸引擎,回到消費者的選擇之中,現在 HONDA 再以 1000 級距的四缸街跑,帶來 2025 CB1000 Hornet SP 系列,很多人會納悶 CB1000R+ 不是還在販售嗎?為什麼又要來個 CB1000 Hornet SP?其實不僅是在車型的風格不同,更重要的是整體操控特性也大不相同,CB1000 Hornet SP 運動性是其主打,前後比重更是接近 1:1,輕盈的操控表現,就連女性騎士都有可能輕鬆駕馭,至於整體的騎乘表現,我們在本田的邀請下來到台中麗寶賽車場,以大賽道的規模一覽 CB1000 Hornet SP 帶來的操控進步,以及對於電控系統的跨年度升級有感。

CB1000 Hornet SP 以車型設定來說,與 CB1000R+ 採用不同的風格,不僅從圓燈變成銳利的雙燈造型,對於操控性箱觀的改變也改了不少,一方面是腳踏的位置更高了些,讓整體的騎乘姿勢變得非常運動化,同時車體的重心配置與車頭的指向性都非常靈敏,彎中攻略起來會覺得這車非常的聽話,與以前的大黃蜂相比,CB1000 Hornet SP 騎起來脾氣小了不少。

CB1000 Hornet SP 在車體的穩定性方面,給予非常不錯的好印象,前輪懸吊系統在進彎時的支撐性比預想的來得更好,而也因為如此,進彎時車體也沒有多餘的躁動晃動感,整體有著非常靈活又容易的彎中指向性,加上非常輕盈的操控表現,懸吊與配重似乎做足不少功夫,讓整體的騎乘感受上會覺得很順暢。

跟自家的 CB750 Hornet 相比,CB1000 Hornet SP 使用的後懸吊系統相對更穩定,當然這是因為台灣引進的版本為 SP 版本,其標配 Öhlins TTX36 後避震器,加上後搖臂為類歐翼造型的鋁合金搖臂組,讓後輪的循跡性很優異,且出彎時的支撐性也能跟上騎士基本的運動騎乘需求,如果有更進階的想法,那麼 CB1000 Hornet SP 配備的懸吊也提供非常多的調整項目,不妨先嘗試看看調整避震器,相信 Öhlins 不會讓大家失望。

另外就是 Brembo Stylema 前制動系統與直推總泵,帶來煞車時的手感增進,讓我們在賽道中的煞車操作也變得更加細膩,儘管車輛本身的動力並不是與國外版本相同,在台灣的法規下,動力是有向下調整的,不過依然在大直線後需要好控制得煞車帶來好的操控回饋,這點 CB1000 Hornet SP 把持得很好,對於新手來說這種煞車的 Q 彈感會讓人更容易信任車輛。

看了好久的賽道試駕,怎麼會沒有提到動力表現呢?其實正如同前面所說,賽道上這台車在許多方面表現都很不錯,可是作為四缸車型,本身強調使用 2017 CBR1000RR 的引擎,帶來更好的中低轉扭力輸出,CB1000 Hornet SP 的動力表現的確如此,以四缸公升級街跑車型來說,通常在低轉的扭力與馬力輸出都不強,會覺得車輛動力需要到高轉才能呈現,但 CB1000 Hornet SP 表現並不差,在中低轉時車輛能順暢地推進,且動力一直到高轉速前,都是能源源不絕的帶動車輛。

也因為四缸的設定,主觀上會認為其在高轉的地方應該會有些更有趣的動力表現,但很不幸受限於台灣法規影響,CB1000 Hornet SP 的高轉性能並沒有辦法發揮,更重要的是就連 SP 版本的排氣管閥門也遭移除,取而代之的是排氣管內有更多的觸媒,導致排氣管的聲浪並不高抗,取而代之是有點悶甚至是過於安靜的排氣聲浪,那種讓人熱血的聲浪感受瞬間就少了點。

總結來說,CB1000 Hornet SP 儘管在動力並不是太出色,公升級的車款卻沒辦法發揮出公升級的潛力,但是透過給足配備,讓操控性方面還是有些亮眼的表現,整台車的均衡感是騎乘過後覺得最讚賞的項目,同時也能感覺到為了配合車輛的特性與強調的特質,CB1000 Hornet SP 在許多細節做出取捨調整,像是後輪只有 180 的胎寬、鋼管車台以及 41mm 粗的倒立式前叉,比起其他日系公升級街跑都動輒 190 胎寬、鋁合金車台或 43mm 倒立式前叉來說,相對 CB1000 Hornet SP 比起日系同級來說,優勢是車身操控起來還是比較靈活輕巧,日後我們若有機會也會在道路上進行體驗,若有更多的心得,我們也會同步更新於此篇中,畢竟這台車帶來的感覺,我們覺得山路或者公路上應該更能感受到其均衡的表現。

|HONDA CB1000 Hornet SP 2025 外觀、設計與功能介紹

從外觀來說,CB1000 Hornet SP 的外觀設計,是走比較銳利的車身線條設計,同時帶有輕巧感的車身格局,怎麼會這麼說呢?以往公升級的街跑車型,我們在外觀上都會感受到設計是由街車裸露的引擎為中心,周圍帶來圓潤、豐滿且看起來覺得很強壯的肌肉線條感,但 CB1000 Hornet SP 不像是過往的公升級街跑,外觀我們更覺得像是以前流行的 750/800 級距中量級街跑,加上車尾的車殼減少裸露出副車台的桁架,以及尾燈的翹尾設計,視覺上讓整體車身的厚重感減輕不少,SP 版本目前在 2025 年也僅提供此一黑車身、黑車台配金色前叉及金色的前後輪圈款式。

身高比例圖部分,上圖中騎乘 JET SL+ SuperC 的男性騎士是資深試車手 TK,身高為 173cm,體重 70kg;CB1000 Hornet SP 在車體的設計上,特別強調賦予騎士自由的騎乘姿態,所以不難發現油箱側邊的空間,以及坐墊的前後空間都非常充足,因此在下半身的姿態,對於不同體型以及騎乘姿勢的騎士來說都很友好,上半身的把手高度位置也很就手,不會覺得太寬或者太低,至於 810mm 的坐墊高度,以公升級街車來說並不會太高,加上車身的後端線條比較窄一點,同時車靴加了一點高度的情況下,是能夠雙腳平踩,沒有什麼困擾。

HONDA CB1000 Hornet SP 從外觀開始看起,會看到專屬於 SP 版本的黑色車身,全車消光黑色加上銀色的排氣管飾蓋,加上金色前叉與輪框,看起來的確是非常具有質感的設計風格,車頭很多人覺得像是川崎的大燈,但 Rick 我會覺得這比較像是本田的自家新風格嘗試,畢竟本田的車燈多變,同時車燈上方的儀錶板支撐架,看起來也有點像是日系機械動畫中機械人設中主角頭頂的皇冠,而大燈下方則是有擾流翼造型,當然 HONDA 全車燈系都是 LED 燈具,這點依然延續在 CB1000 Hornet SP 的車體設定上。

騎乘視角方面,CB1000 Hornet SP 的中央配有五吋全彩液晶儀錶板,可進行 Road Sync 手機連線導航指引,並且有多種風格調整與提供直觀的動力模式切換顯示,右邊煞車總泵則是在 HONDA 車系首次看見的透明多邊型油杯組,下方為 NISSIN 的直推煞車總泵,提供前輪煞車很 Q 彈的煞車手感,左邊把手開關組則是有動力模式、儀錶板四向鍵、喇叭與方向燈開關,左把手前端是超車燈/遠燈/近燈開關組,右邊把手可以看到 HONDA 的 Throttle by Wire 電子油門把手,也就是說搭配下方的電子節流閥,這是全套的電控進氣設定,右把手上還能看到引擎運轉/熄火與電啟動整合開關、警示燈開關。

全彩五吋 TFT 液晶儀錶板不僅提供大面積的資訊顯示,現在還將騎乘模式以更新後的資訊顯示方式,讓大家能更直觀看到騎乘模式的差異,CB1000 Hornet SP 配有三段預設騎乘模式以及兩段 USER 使用者自訂模式,前三段可以看到 STANDARD 標準模式、SPORT 運動模式與 RAIN 雨天模式,這三種模式切換時都可在右側看到 Power 動力模式、EB 引擎煞車模式與 T 扭力控制,也就是循跡防滑的模式段數,另外左上角的圖案也很有趣,可以看到圖示中騎士的上半身姿態與背景會改變,至於 SP 版本標配的進退快排系統,在快排感應器的靈敏度上也能進行調整,可以在設定中調整對於觸發快排所需力道的調整,儀錶板本身也有多種風格可以切換,看是喜歡比較現代的橫條 BAR 顯示,又或者較傳統的圓錶,甚至是精簡型只有時速顯示,都可由騎士自行選擇。

CB1000 Hornet SP 油箱容量為 17 公升,在油箱前端可以看到車殼拉出的線條設計,並延伸至兩側主水箱旁,塑造出銳利的線條風格,而騎士實際上雙腿會夾持到的範圍則是油箱本體,上方鎖頭採用免手持油箱蓋,整個油箱的線條其實有那麼一點仿生的感覺,尤其是像一些大黃蜂的翅膀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想法。

作為運動街跑車型,坐墊當然是使用類似跑車的前後分離式設計,前座的坐墊高度為 810mm,前端有刻意收窄,可以讓騎士有更好的足著地性,後座則是單一座墊,並可透過鑰匙打開車箱空間,內部可放行車記錄器主機,或者手機等物品,同時內部還有 USB Type-C 供電埠,不論是要替手機充電,或者是幫行車記錄器供電,都可直接從這邊取電。

車尾車牌架使用金屬質感的左右肋條,搭配類似擾流翼的牌架上端造型,而尾燈採用 LED 尾燈組,煞車時 LED 尾燈組顯示方式會改變,提升安全性,兩側方向燈為 LED 款式,這也是本田近年的標準配備,當然 CB1000 Hornet SP 也配有 E.S.S. 緊急煞車警示燈系統,當車輛減速度大到電腦判斷需要提醒後方來車時,就會自動快速閃爍全部的方向燈組,藉此提醒後方來車,本車正在急煞車中。

HONDA CB1000 Hornet SP 前輪使用的輪框為 17 吋的輪框組,也是源自於 CBR1000RR 的輪框組,SP 版本特有的金色烤漆,也有別於標準版,至於不論是標準版或者 SP 版本,CB1000 Hornet 都是使用 41mm 的 SHOWA SFF-BP 倒立潛望式前叉組,SFF 機能提供左右分離的控制選向,駕駛側左側前叉負責預載,右側則是調整前懸吊的阻尼。

前輪制動系統為 310mm 的浮動式碟盤,搭配 SP 版本專屬的 Brembo Stylema 輻射固定式對四卡鉗組,提供精準的煞車力道,同時 CB1000 Hornet SP 也配有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可以避免緊急煞車時前輪鎖死。

引擎方面,CB1000 Hornet SP 使用的引擎是來自於 2017 CBR1000RR 的並列四缸公升級引擎,但將汽缸行程從 55.0mm 提升至 55.1mm,總排氣量也從 998c.c. 提升至 1,000c.c.,這顆引擎的新設定改用新的壓鑄活塞、調整進排氣門正時與揚程,讓中低轉速的扭力提升,以及高轉速的延伸輸出能夠均顧,因此 CB1000 Hornet 標準版動力輸出是在 151.7ps @ 11,000rpm / 10.6kgf-m @ 9,000rpm,SP 透過排氣性能提升帶來 157.1ps @ 11,000rpm / 10.91kgf-m @ 9,000rpm,但很不幸的是台灣版本的 SP 僅有 91.2ps @ 7,000rpm 的最大馬力,以及 9.4kgf-m @ 7,000rpm 的最大扭力,也因為台灣的 CB1000 Hornet SP 被限制住 7,000rpm 後的動力輸出,台灣的 SP 也沒有排氣管閥門來改變高轉動力表現。

左右腳踏均為鋁質腳踏踏桿搭配橡膠防滑墊,可以提供基本防滑效果,左腳打檔桿上可以看見 SP 版配備的進退快排感應器,引擎內有輔助滑動式離合器,進退檔都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右腳則是採用板型後煞踏板,後座腳踏則是使用手動收折款式,上方直接以鋁質防滑紋路提供後座防滑效果。

後輪搖臂為 GDC 重力鑄造鋁合金不對稱搖臂組,也就是與 CB650R / CBR650R 等車型相同的新技術,能提供強健的支撐力道,讓後輪的循跡性更穩定,後輪框也是使用 SP 的金色 17 吋鑄造輪框組,CB1000 Hornet SP 後輪採用鏈條傳動。

SP 版本專屬的後輪懸吊系統使用 Öhlins TTX36 雙筒結構油路分離設計單槍中置避震器,可進行全功能調整,包含預載、壓縮阻尼、回彈阻尼等,重要的是兩個阻尼油道採用分離設計,加上 36mm 的活塞直徑,能帶來高流量的阻尼油流量與精準的阻尼控制,搭配 HONDA 慣用的 Pro-Link 多連桿懸吊系統,提升避震器的運作效率。

排氣管方面,採用的是 4 – 2 – 1 的連接模式,頭段至中段為四管變成兩管,中段進觸媒再變成一管,官方說法是排氣管內的設定不同,因此與國外相比,台灣版本的排氣管會更為安靜,至於那個防燙裝置…唉,台灣法規的痛,相信車友們都懂;其實歐規版本的 CB1000 Hornet SP 在排氣管的中段與尾段之間,設有 RC (Revolutionary Controlled) 排氣閥門,在 5,750rpm 前會維持關閉,直到超過 5,750rpm 後會完全開啟,只是這個設定不適用於台灣的相關檢測法規,所以日後若想要對動力做些修改,可能不僅要解決排氣的阻礙,甚至還要考慮閥門的問題,但想想至少我們還能騎到這車,有時候就覺得還是幸福的。

後輪制動系統為 240mm 的固定式碟盤,搭配 NISSIN 的單向單活塞浮動式卡鉗,並且有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輔助,可避免後輪煞車鎖死。

原廠配胎方面,CB1000 Hornet SP 原廠提供的前輪配胎是 DUNLOP 的 SPORTMAX Roadsport 2 系列,規格為 120/70ZR17 M/C 58W,原廠後輪配胎一樣是 DUNLOP 的 SPORTMAX Roadsport 2 系列,規格則是 180/55ZR17 M/C 73W,胎紋都可以參考右側,屬於比較運動化的道路用胎。

Rick
the authorRick
沒有品牌喜好,沒有國產進口迷思,有的是一顆想把所有車測試並報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