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電控科技領航先驅 BOSCH 不僅推出史上第一套摩托車的防鎖死煞車系統,挽救了如今不知多少騎士的性命,或者減低了騎士於車禍時的傷害,甚至降低車禍時的成本,BOSCH 不僅駐足於此,之後更有與多家車廠聯合開發的技術,包含 BMW Motorrad、SUZUKI、KTM 或者國產的 KYMCO / SYM 等,現在 BOSCH 將要把電控系統更往前推進一步,這次 BOSCH 與 KTM 進行合作,以新世代前雷達總成,打造全新六大騎士輔助系統,也就是摩托車版本的 ADAS – ARAS ( Advanced Rider Assitance Systems ),並將於 2025 年有望於 KTM 的量產車上看見!

不管國產速可達、檔車或者進口的大型重機等,常常我們聽到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是由 BOSCH 生產,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個 BOSCH 其實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德國 BOSCH,而 BOSCH 不僅有家電事業,在車用電系與安全配備上,更是許多車商的零配件供應商,不同於汽車通常不會去特別強調採用哪家的 ABS 系統,在摩托車這塊領域上,BOSCH 的 ABS 系統可說是行業領導者,不僅是因為 BOSCH 是摩托車 ABS 系統的發明者,更是投資大量資源在電控系統開發,進而降低生命損失的重大先驅,所以採用 BOSCH 的 ABS 系統,是能夠讓車款更為加分的項目之一,也因此國內從 PGO 開始於小型速可達搭載 BOSCH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國內 KYMCO 則是於 MYROAD / Nikita300 系列也搭載 BOSCH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到現在 KYMCO / PGO / SYM 等摩托車款都有配備 BOSCH 的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緊急煞車情況已挽救不少生命。

電控系統如今是道路摩托車不可或缺的安全配備,雖然台灣曾經要全面搭載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但在台灣幾間不長進的車輛製造商與交通部抗議之下,台灣又成為無 ABS 普及化的國家之一,僅有規範進口車型必須要加裝,國產車型處於模糊地帶,有車廠更表明就算車型變更,只要引擎族不變,就能繼續沿用不裝 ABS,進而只為了壓低售價在國內生存,因此台灣近年的機車事故率不斷攀升的原因相信這也佔了其中一點。

而 BOSCH 作為電控系統的領航者,長年與奧地利車廠 KTM 合作之下,不僅打造出有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的車輛,更在 2013 就已研發出首款基於摩托車使用的 MSC 車輛穩定控制系統,現在 BOSCH 與 KTM 加深合作後,將於 2025 年首次推出基於全新前雷達系統,打造出擁有六大機能的 ARAS,其中五大更為獨立創新的 ARAS 騎士輔助系統,這六大包含 ACC Stop & Go、Group Ride Assist、Riding Distance Assist、Emergency Brake Assist、Rear Distance Warning 與 Rear Collision Warinng,BOSCH 更認為這六大系統,能降低以德國路況模擬時的 1/6 事故發生情況,以下就是這六大系統的特點: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Stop & Go (ACC S&G) 全速域主動定速巡航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也就是國人目前在汽車上熟知的 ACC 技術,是能夠讓汽車在一定的速度範圍內,自動調整車速並與前方車輛保持距離,這並不算是 BOSCH 這次的新科技,主要是因為如 DUCATI、Kawasaki 或者 BMW Motorrad 以及 KTM 本身,都已經有市售車型配備 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而 BOSCH 這次新開發的雷達模組,就是在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技術上加上 Stop & Go,這就是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Stop & Go 「 ACC S&G 全速域主動式定速巡航」,讓主動式定速巡航可以控制煞車系統,並且能夠自動跟到時速為 0,前方車輛起步後,一鍵或者輕轉油門,即自動開始進行加速至指定車速,BOSCH 更表明這適合使用自動變速系統的車款,例如 KTM 即將於 2025 年登場的車型,以後騎車可以一鍵跟車,對於長途騎乘來說可以降低騎乘疲勞。
|Group Ride Assist (GRA) 車隊騎乘輔助
團隊騎乘是摩托車騎士常做的事情,尤其是假日出遊時,很常在西濱或者橫向快速公路,或者如果政府遵守法規的話,其實在高速公路上應該也會很常見的騎乘方式,簡單說法為 Z 字形編隊,車輛與前車在車道的左右邊錯開,如此一來在不影響整體車流的情況下,車與車之間的車距是能夠輕鬆達到一台車以上之車距,而 BOSCH 推廣的 GRA 輔助,是透過 ACC 雷達的資訊提供與演算法計算車隊的編隊情況後,讓車輛能夠自動與前方車輛保持距離與自動控制速度,假設因紅綠燈或者離隊而脫離隊形,GRA 就自動回到 ACC 模式,非常直覺。
|Riding Distance Assist (RDA) 騎乘距離輔助

Riding Distance Assist (RDA) 目前比較適當的翻譯,應該是騎乘距離輔助,而目前配備 ACC 的車款通常也都有所謂的 FCW 前方碰撞預警,BOSCH RDA 的運作邏輯就有點像是 FCW,同樣是透過前方雷達偵測與前車的距離,當 ACC 啟用後接著啟用 RDA,車輛就會依照騎士設定好或者車輛預設的跟車距離保持車距,當車距過近時會自動煞車,以加長車輛距離,車距過遠則會自動以 ACC 去跟上前車,騎士可隨時關閉,或者在自動煞車時補油門來覆蓋 RDA 的煞車動作,保有騎士的主動控制權之外,對於長途騎乘時,一樣有著分擔騎士的駕駛工作,降低駕駛疲勞,提升舒適度的優勢。
|Emergency Brake Assist (EBA) 緊急煞車輔助

Emergency Brake Assist (EBA) 緊急煞車輔助也有點類似於汽車的 AEB 自動緊急煞車,但不同於 AEB 的是 AEB 大多是以雷達判斷距離後,只要前方車輛距離縮短且 AEB 系統已經做出預警,但駕駛未做出任何的應對加上車輛即將碰撞時,AEB 系統就會自動進行煞車,而 EBA 緊急煞車輔助,則是在騎士騎乘時不論有無煞車,只要前方車距縮短且 EBA 已經做出預警,但騎士煞車的力道不足以停下車輛避免碰撞時,EBA 會再進一步提升煞車的力道,讓煞車盡可能快速減速,如此一來可降低碰撞機率,也能減低碰撞時造成的傷害。
|Rear Distance Warning (RDW) 後方車距預警

第四種 ARAS 的技術稱為 Rear Distance Warning (RDW) 後方車距預警,透過車尾的雷達系統,當後方車輛距離較近且有被追撞風險時,搭載 RDW 技術的車輛儀錶板會顯示或閃爍預警圖案,藉此提醒騎士,需要注意後方車輛的行車狀態,必要時可以加速或者更換行車車道,與後方不愛保持車輛的汽機車拉開距離,進而避免後方追撞的事故發生;不過在台灣應該會成為逼車警告器,畢竟不適任的汽車駕駛太多了,交通部你什麼時候要負責?
|Rear Collision Warinng (RCW) 後方碰撞預警

最後,就是 Rear Collision Warinng (RCW) 後方碰撞預警,與剛剛的 RDW 不太相同,RCW 是指搭載此套技術的車輛在排隊等紅燈,或者在塞車的車隊最尾端時,甚至是行駛中,若後方的車輛以太高的速度靠近,搭載 RCW 的車輛不僅將會以儀錶板的圖示提示騎士需要注意後方車輛的迫近,同時車輛的後方向燈也會閃爍,藉此提醒後方車輛,從騎士以及車輛主動警示的方式,讓事故發生機率盡可能降低。
|總結

作為與 BOSCH 合作的 KTM,預計將會於 2025 年發表的新車款實裝這些配備,也讓摩托車的「感知世界」能力提升,希望我們未來能在不只 KTM 的車款上看到這些技術,因為這些配備不僅能改變騎乘的樂趣,更能提升安全與舒適性,現在的 2021 年式 KTM 1290 Super Adventure S 已經有配備 ACC 等技術,未來若有 ACC S&G 加上 KTM 若推出自排變速箱,相信會帶來更不一樣的長途騎乘體驗。